最近文章更新
- 1966年生产的广州 珠江 SB6-2型 ..
- HD6870/6850全面评测,让你大饱眼..
- 百万现金刚入门 中国7大奢华私人..
- 罕见4G希捷酷鱼系类万转SCSI服务..
- IBM 6x86MX PR333 CPU
- 采用MC68000 CPU的进口老计算机主..
- 1989年IBM-XT机软驱
- BC3型饱和标准电池拆解
- JUKO ST
- Kingston 品牌的CPU
- YAMAHA 719
- intel 30线 内存条
- intel mmx cpu和主板
- 首款xHCI 1.0正式版标准USB 3.0控..
- 《极品飞车:地下狂飙》纹理MOD视..
- USB接口加扩展子卡:影驰神秘GTX..
- 阿里巴巴将发布浏览器 核心不是W..
- 黄仁勋大秀NVIDIA LOGO纹身
- Google Earth上的奇特卫星图片
- 开火!讯景限量版HD 5970详细测试..
相关文章链接
本类文章排行
最新新闻资讯
本周下载排行
- 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 3 P..
- Windows 7 Build 7600 16385 RTM..
- 《姗姗来迟软件光盘+飞扬PE工具箱..
- MSDN Windows 7 RTL 7600 Ultima..
- Windows 7 Home Premium (x86) -..
- Windows Virtual PC (x86) - (Mu..
- MSDN Windows 7 Language Pack X..
- Windows 7 Language Pack (x64) ..
- Windows 7 Starter (x86) - DVD ..
- Windows 7 Professional (x86) -..
- Windows 7 Language Pack (x86) ..
- Windows 7 Home Premium (x64) -..
- Windows XP Mode (x86, x64) - (..
- 7127.0.090507-1820_x86fre_clie..
- DMG2ISO
本月下载排行
- ArcSoft TotalMedia Theatre 3 P..
- Windows 7 Build 7600 16385 RTM..
- 《姗姗来迟软件光盘+飞扬PE工具箱..
- MSDN Windows 7 RTL 7600 Ultima..
- MSDN Windows 7 Language Pack X..
- Windows 7 Home Premium (x86) -..
- Windows 7 Language Pack (x64) ..
- Windows 7 Professional (x86) -..
- 7127.0.090507-1820_x86fre_clie..
- Windows 7 Professional (x64) -..
- Windows 7 Starter (x86) - DVD ..
- Windows Virtual PC (x86) - (Mu..
- Windows 7 Ultimate (x64) - DVD..
- Lenovo Windows 7 Ultimate OEM ..
- Windows 7 Home Premium (x64) -..
- 阅览次数: 文章来源: 网络 原文作者: 佚名 整理日期: 2010-01-02
全球最强MLC固态硬盘 OCZ Vertex 2 Pro预览测试
全球最强MLC固态硬盘 OCZ Vertex 2 Pro预览测试
SandForce公司成立于2006年,今年4月宣布了首批两款固态硬盘控制器产品SF-1200和SF-1500。两者均使用Tensilica DC_570T CPU核心,区别在于Sf-1200面向民用,仅支持MLC颗粒;而SF-1500面向企业,支持MLC和SLC颗粒。11月,OCZ宣布与SandForce开展合作。现在,首款采用SandForce控制器的固态硬盘产品OCZ Vertex 2 Pro即将出炉,Anandtech网站已经拿到了样品进行测试。
首先来看SandForce的技术创新。我们这里关注的是SSD控制器的一项主要功能:Page mapping页面映射。简单地说,这一操作就是将文件系统里的簇映射到闪存中的一个Page(页),实际上就是一个分类整理优化的过程。为实现这一映射,Intel需要在控制器外使用DRAM缓存来保存映射表,Indilinx方案中的缓存除了保存映射表外,还能缓存用户数据。而SandForce则完全不需要外置缓存,因为在他们的方案中,你实际写入闪存的数据,要比操作系统传输给控制器的少。
NAND闪存存储的一大缺陷就是需要在写入时对存储结构进行整理,这导致实际上写入的数据比我们真正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大。在一款比较普通的固态硬盘中,如果你需要写入1GB数据,在盘内结构已经比较混乱(存储、删除、再存储)的情况下,最后真正写入的数据量可能高达10GB甚至20GB。真实写入数据与需要写入数据之比即为“写入放大率”(Write Amplification)。Intel固态硬盘的性能之所以如此出色,就是因为他们把写入放大率降低到了1.1x左右,而SandForce可以达到0.5x!
没错,在SandForce方案中,写入1GB数据时,最终写进闪存的可能只有500MB甚至更少,这就是SandForce的DuraWrite技术。根据厂方的测试,安装Windows Vista和Office 2007的全过程共需要写入25GB数据,而使用DuraWrite技术实际写入仅为11GB。
可能大家已经猜到了,SandForce在将数据写入闪存前进行了压缩。但不过根据厂方的说法,这并不仅仅是压缩这么简单,而是一套多种多样的数据缩量算法。比如当数据存在重复时,仅写入特殊部分;当数据可压缩时,即进行压缩再存储等。
由于写入数据变少,SandForce控制器不需要使用外部DRAM缓存,而是在芯片内直接集成了较大容量的缓存。但这样的技术也有弱点,当需要写入的数据已经进行过压缩时(如图片、视频或压缩文件),其算法就无法再发挥理想效果。